庚子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而至。
1月24日除夕之夜,医院院长卢志文和*委书记张春华召集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开了一个通宵会议,研究部署全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春节假期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云浮市委常委、*法委书记*天生,云浮市副市长何婧、*协副主席罗立旷,罗定市委书记彭仲典、市长罗永雄等领导,多次来到医院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工作,关心慰问一线医护人员,特别是对发热门诊的设置和建设给予指导。
在随后的防控工作中,医院按照广东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要求,组建了五支应急小分队,轮番到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处投入战斗;2月9日,派出第一批两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2月11日,派出第二批3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3月12日,派出两名医务人员到广州白云机场紧急支援广州海关白云机场口岸应对境外输入疫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每一阶段、每一场战斗,医院都进行全院动员,周密部署,调兵遣将,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各级领导多次到该院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云浮市、罗定市有关领导到该院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义无反顾
先后派出五人驰援湖北
欢迎5名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返岗
1月28日,医院*委发出号召支援湖北抗疫时,以*员为首的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号召,纷纷主动请缨。短短一天时间,就有人在请战书上签名,展现了“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大无畏精神。
2月9日,广东省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第十一批医疗队队员、云浮市援助湖北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医院内一科副护长刘莹和感染科护士欧小华,踏上了出征湖北的路途。
刘莹、欧小华所医院从2月7日开舱到3月7日休舱,运行了整整一个月,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五个零”,成为疫情高峰期开放床位多、收治患者多、运转效率高的“生命之舱”。其所属的广东医疗队(第一批方舱)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刘莹医院临时委员会、医院授予“先进标兵”荣誉称号。
刘莹和欧小华回忆道,医院工作期间,每天持续6个小时以上的工作,不能喝水,不能如厕,不能吃东西,一个班次下来,脸已浮肿,耳已磨破,双腿已酸软,憋气心慌头痛的同时还要承受着常人无法感知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刘莹说:“当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患者那渴望生命的眼神,我的身体就又充满了力量。”欧小华说:“经过这次战斗的洗礼,身为护士的我变得更加冷静、更加沉稳。”
2月11日,广东省支援湖北第13批医疗队中的第2批队伍共人驰援荆州。作为云浮市支援湖北第2批医疗队,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张森、重症医学科护师张楚文和呼吸内科护师李碧桃随云浮市医疗队出征。
三名医务人员支援荆州市公安县抗击疫情
张森、张楚文、李碧桃先后参与了四个救治点的救治工作,医院隔离病区A区、隔离病区B区、感染科、医院感染科。总共负责床位数张,总共收治例患者,累计中药治疗人数人,累计护理患者数量例,确诊病人治愈率由7.8%提升至%。全部病人的治愈率由12.7%提升至%。无死亡病例,未出现轻转重症患者,未出现重症转危重症患者。顺利完成了驰援任务。返岗后,他们说:“国家需要我,我一定义无反顾再上战场。”
两名医务人医院工作
守护健康
发热门诊防控关口前移
疫情防控期间,该院卢志文院长、张春华书记多次在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把做好防疫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治任务,精准施策、全力以赴、科学有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守护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不仅如此,在卢志文院长、张春华书记带领下,医院**班子成员深入前线,靠前指挥,主动应对,压实责任,医院有关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一一落到实处。
全院*员干部宣誓“让*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医院防疫的第一道防线至关重要,而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处就是第一道防线、第一个“战疫”堡垒。1月25日大年初一,该院就将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前移,每班配备8名护士实行24小时值班,把守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沿阵地,离病*最近的地方,其中采集咽拭子就是一项耐心细致和充满危险的工作。抹深了,会刺激病人咽喉,引发突然咳嗽、呕吐,增加感染风险;抹浅了,容易导致采样无效。是否采到关键部位,也会影响采样的检测结果。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姑娘们,担心的不是自己会不会被感染,而是如何能顺利准确地采样。护士们都反复提醒自己:千万千万不能遗漏一个疑似病人啊!
门诊部主任沈宠奕和护士长王晓飞动情地说,从疫情开始至今,门诊部所有医生和护士都参与排班轮值,每个人都扛起肩上的责任,不少人主动请缨连续站岗,没有一个临阵退缩。每次穿着厚重防护服行动不便,戴着N95口罩呼吸不畅,戴护目镜经常起雾导致视线受阻,每一次脱下防护服都是衣衫全湿,头发都是湿漉漉的,但为了防控疫情,守护人民健康,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开展应急演练
严密防控
隔离病区“战疫”忙
医院作为云医院之一,该院感染科设有罗定市唯一新冠肺炎患者隔离病区,医院战“疫”前线,凡经过发热门诊“甄别”出来的患者都需要收治隔离病区进行医学观察。
一丝不苟落实院内疫情防控工作
感染科主任周兰,年抗击“非典”期间就奋战在隔离病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周兰毅然取消了回重庆过年的行程,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而她的丈夫、影像科主任李光宇则是坚守在该院CT室。
共产*员、主治医师唐光大是第一个收治隔离医学观察病人的。当记者问到第一次面对有可能是新冠肺炎患者害不害怕的问题时,唐光大很实在的说:“当时没想太多。我是一名*员,没理由往后躲着呀。”医院组建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时,唐光大“有幸”参加了体检,却没有被选中。他终于在3月12日,与另一名护士周燕晴一起出征广州白云机场紧急支援广州海关白云机场口岸应对境外输入疫情。
隔离病房实现全封闭管理,没有护工,病人家属不能陪护。定时监测体温、发药、打水、订餐、送饭、病房消*、处理病人大小便、清洁卫生、丢垃圾……大小事都必须由护士来完成。人们戏言,隔离病房的护士都成了身兼多职的“超能护士”。每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她们都非常认真地完成。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给自己带来感染风险。因为佩戴了护目镜和手套,护目镜容易起雾,双层手套也会对扎针手有影响,所以每次抽血前,她们都会轻声地告诉病人:“麻烦你忍忍,现在扎针比平常困难一些。”虽然病人都很配合,因为护目镜视觉受阻,有时要跪在地上给病人采血。
虽然收治的是发热病人,但与平时收治的普通发热病人相比,工作量增加了N倍。有时病人吃饭要喂,翻身要帮忙,就连使用的清洁水也要由护士一桶一桶提到病房。病人使用过的物品要仔细消*,痰液、大小便、垃圾更是要严格处理,就连病人吃剩的水果皮、核也不容忽视。加上输液需要长时间观察,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们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为了不影响工作,更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大家进入隔离病区前都不敢喝水不敢多进食,就算穿了成人纸尿裤有了尿意也不敢随便解决。他们苦笑着说,膀胱胀得厉害时,最怕的就是听到水声,而出了隔离区第一件事就是想喝水。一段时间后,大家有经验了,练就出“滴水不进”的本领。等到完成所有的操作,走出隔离病区,几乎每一个人都疲惫不堪,连脱下手套的力气都没有了。而被隔离服和手套里的汗水浸泡过的双手形容枯槁。但在这非常的时期,在这特殊的地方,在这危险的时刻,他们做到了坚守岗位、绝不退缩。
病*检测
被喻为在刀尖上跳舞的人
根据上级要求,必须“三甲”医院且生物安全达到二级及以上实验室条件的医疗机构才可以开展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为了积极主动防控疫情,医院购置了1台实时荧光定量PCR仪,1台核酸提取仪,用于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该院检验科副科长、医技支部书记杨汉才率队挑起了罗定市病*核酸检测的重任。
认真细致做好病*采样和检验工作
核酸提取及分装标本环节是一项极其危险的操作。检测过程中,标本瓶盖的打开、标本加温裂解以及标本分装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极易产生带有病*的气溶胶。操作过程中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熟记每一个环节,动作一定要轻柔再轻柔。而顺利完成一套检测流程需要花费三到四小时,单单提取核酸就要花1小时左右。因此,承担新冠病*检测任务的医技人员被喻为“刀尖上跳舞的人”。
作为罗定全市唯一能执行检测任务的实验室,承担了全市绝大部分可疑病例样本的检测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杨汉才与同事经常挑灯夜战,有时候标本随到随做,他们往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每次脱下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都是汗流浃背、口干舌燥,防护目镜布满蒸汽水珠,脱下口罩,面部都有一条深深的勒痕,双手皮肤发炎红肿。
科学防控
*员干部冲锋在前
若有战,必上阵!上阵必备“金钟罩”!这是该院院长卢志文勉励医务人员的“口头禅”。医院将强化培训、科学防控放在首要位置,开展了覆盖全员超过人次的防护培训,并组织进行多次防控应急实战演练。每天派专人及时指导、督查全院医护人员切实做好自我防护,按照国家诊疗标准将防护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保障有力,该院紧急购置了1辆负压救护车、1副负压担架,用于急救病人。为防控疫情,紧急搬迁部分科室和病房,在短短2天时间里就在肿瘤防治中心大楼开设2层共16间排查隔离病房,备用收治确诊病例70张病床。
为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的布局,完善流程改造,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就将急救医疗中心大楼一楼改造为新的发热门诊。共制作发放预防新冠肺炎相关宣传资料共多份,还积极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