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淡金的阳光洒满路面,佛山驻罗定市工作组组长伍文忠双手紧握方向盘,眼看前方,驱车疾行在前往罗定新民村的路上。
窗外,伴随着刚建好的水泥大道曲折延伸,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从车窗掠过,他不禁思绪万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时刻在伍文忠等一批佛山对口帮扶云浮派驻干部心间萦绕。
当越来越多的佛山帮扶云浮美好愿景,像这窗外之景逐渐成为现实之时,来自佛山的扶贫干部们觉得既是动力,更是压力。
诚然,如市委书记鲁毅指出,聚焦扶贫攻坚重点精准发力,要牢牢把握精准要求,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重点,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高质量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其中,狠抓项目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更是精准脱贫应有之义。
自年起佛山对口帮扶云浮,佛山累计引导73家企业到云浮,实际投资万元;
与此同时,帮扶91个相对贫困村共完成危房改造户数户,额外追加补助万元,并先后投入万元,建起46个助医助学互助资金试点……
在致力补齐民生短板,实现贫困户吃穿“两不愁”,住房、就医、入学“三保障”的同时,来自佛山的扶贫干部们殚精竭虑,以党建为引领,始终将扶贫与扶智紧密结合,打响一场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观念之战,在六祖故里抒写着一幅幅脱贫攻坚的壮美画卷。
民生基建
开在山间的便民市场暖人心
“真正为村民做了一件大实事。”
两斤米酒、四斤大米,再加上两条腊肉,一共花了28元。在东坑村便民市场,贫困户莫沛章看着手中的“战利品”,嘴角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
如今,在云浮市郁南县东坑村,家门口就有一个便民市场,村民再也不用跑到30公里外的县城买东西了。
曾经的东坑,是佛山市对口帮扶郁南县众多村落中地理位置最偏僻的村庄之一,由于村路途遥远、交通不便,18个自然村竟没有一个菜市场。
东坑村曾经的困窘,对于佛山驻云浮东坑村第一书记曹国坤而言,也是感同身受。作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老师,曹国坤四年前从佛山来到这里。
“交通不便,基本都是山路。”东坑给曹国坤留下这样的第一印象,而曹国坤则用不断地走、走、走,开启了自己的扶贫之路。
佛山驻罗定市新民村第一书记崔现忠每天走将近20公里山路,成为曹国坤的工作常态。村与村的距离,往往就是数个小时的路程。
耗费在路上的奔忙,让曹国坤倍感不值。于是,拒绝了镇政府在镇上安排食宿的好意,直接搬进了村民家,同吃同住。
与村民的零距离接触,让曹国坤听到了更多村民的心声。建一个便民市场,便是他走家串户听到最多的声音。
原来,东坑村由于交通不便,村里一直没有菜市场,每次村民要买东西,必须要走很远的山路到县城购买。村里留守老人往返奔波的安危,更是坚定了他为村民建起一个便民市场的决心。
在佛山帮扶单位和佛山扶贫办帮助下,年,东坑村便民市场建成使用。便民市场尽管面积不大,但日常用品一应俱全。
摊主陈叔称量货物动作很利索,他笑着说,“村里有了便民市场,附近村的村民也会来这里买东西,希望生意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好。”
看着村民的笑脸,曹国坤说起昔日为了扶贫,不慎从摩托车上摔下,大腿血流不止,经过简单包扎继续奔忙的往事,他感觉到值了,“真正为村民做了一件大实事”。
其实,与东坑村一样,云浮很多贫困村交通闭塞、道路险阻,成为困扰村民生产发展的难题。
作为佛山首批派驻郁南县的扶贫干部,三年前,佛山市驻郁南县扶贫工作组组长刘荣康到郁南县塱济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修路就成为重点工作。刘荣康是土生土长的郁南人,他坦言,“做了扶贫干部才知道,郁南还有这么贫穷的村落,石沙、泥泞的道路,垃圾随意丢弃路旁。”
此外,由于塱济村自然村分散,报装有线电视用户极少。年之前,塱济村一直没有开通有线电视,遇上下雨刮风,“电视锅”经常不灵光。
为了解决村民看电视问题,刘荣康与村“两委”班子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终于在年为塱济村民开通了有线电视。
而在罗定市沙豪岗村,最大的变化是路灯。
几年前,由于村里路段稀少,夜黑风高时,村内盗窃案频发。“黑蒙蒙的,走出几米之外,家里都可能会被偷。”村民李叔回忆说。如今,全村投入资金,安装多盏路灯,治安状况也随之好转,村民从此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
教育帮扶
坚守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初心
“失学致贫,我们决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许叔叔,您好!我是贺莲,我已返校读书了。我给您发信息,是想告诉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心我,帮我补习功课,跟我做朋友。所以请您放心,以后我会努力学习。”10月20日清早,郁南县河塱村第一书记许伟就收到了贫困学生邱贺莲发来的信息。
一字一句读在心间,许伟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村民正在购置生活用品。邱贺莲家是河塱村的贫困户,父母文化程度低,在她读完初中后,在父母坚持下她便辍学外出打工赚钱。
许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失学致贫,我们决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一定要想办法让邱贺莲去学校读书。”得到消息的许伟,第一时间带着村干部赶往邱贺莲家。然而,他们并没有说服邱贺莲的父母。
这更让许伟感到焦虑,“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读书的机会。邱贺莲父母的思想工作,我们来做。”
许伟再次来到邱贺莲家。看到村干部坐在家里,邱贺莲的父亲转身就走。许伟一个箭步冲上去拦住了他。
“你好,我是扶贫工作队的,想和你聊聊孩子读书的事情。”许伟单刀直入表明来访缘由。
“家里贫困,我们负担不起孩子的读书钱,她要出去打工帮补家里。”邱贺莲的父亲一脸的不情愿,一屁股坐在门槛上再也不说话了。
面对这个情况,许伟知道简单的沟通是不能奏效的。他走过去和邱贺莲的父亲并排坐下来,拉起家常。
“老邱啊,孩子读书上大学,以后才能找到好工作,这才有出息啊。”许伟顺着话题,给邱贺莲一家讲起了自己老家的几户贫困户子女考上大学后,现在事业都发展得很好的故事,引导他们认识到求学对于家境转变、人生幸福的重要性。
一番交流,许伟摸准了他们的心思。“读书总比不读好。”许伟抓住时机,“孩子读书出息了,以后赚的钱肯定比现在多啊。”
最终,邱贺莲的父亲同意了邱贺莲继续上高中。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大难题是:钱从哪里来?
“不用担心,钱的事情我来解决,学校那边的事我帮你联系。好好学习,有了一技之长,就有真本事赚钱养家。”许伟一边说一边拍拍邱贺莲的肩膀。
那一天,对邱贺莲来说,是改变命运的一天。
许伟鼓励邱贺莲,“树立信心,尽到自己最大努力就行,每天都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知识就增长了。”
邱贺莲含着热泪低声应道:“我到学校一定好好学习。”
新学期开学,许伟还买好书包文具送给邱贺莲,并且还亲自送她到学校。每逢假期,许伟都会抽出时间,到学校看望邱贺莲。
“很感谢许爸爸,如果没有他当时的坚持,我根本上不了学。”在邱贺莲的心中,许伟是改变她命运的恩人,每次在学校遇到什么问题,她也会想到第一时间和许伟商量解决。
两人关系不是父女更胜父女。“不能让村里一个孩子失学,只有这样才能阻断代际贫困。”自许伟驻村以来,他不断开展失学孩子排查工作,摸清底数,对症下药,及时劝返失学人员,解决求学实际困难。
与许伟一样,佛山驻罗定市新民村第一书记崔现忠也希望通过扶智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
然而,要帮助这么多贫困户解决读书难问题,个人能力始终有限。到任新民村半年时间,崔现忠想到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