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远去的粤桂边关于高凉古郡的那些事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 http://www.wzqsyl.com/bbzs/tsjs/

“高凉郡”是高州古时的称谓。明末清初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云:“高凉山,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凉。”

今人认为:这个高凉山就是今天广东省高州市曹江镇银塘村委会的高凉岭,高凉郡就是因此而命名的。

史载:高凉郡始建于东汉建宁元年(公元年),在此之前,称高兴郡(治所有在今化州南部之说)。也就是说,高凉郡的组建只是将从合浦郡分出来的高兴郡改变称呼而已,且治所(即办公场所)位于今化州市南部,离高凉岭远着呢。以那时高凉岭的名气,应该还未具备让一个远方的郡县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的魅力。因为,即使是今天的高凉岭,在粤桂边地区的影响力也都不算太大。在那个交通极不方便的时代,以此山来命名一个郡县的说法未必准确。

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于康熙三十一年(公元年)成书。但此时的高凉郡,已经在封建皇朝的更替中,湮灭了将近年的时间。

从另一个角度看,顾的原文可以理解为:“高凉山,因为盛夏如秋,所以称之为高凉”并不是说高凉郡是因此而得名。

有关资料记载:高凉郡设立之后的郡治,开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恩平、阳江两地,后期才迁往高州。

公元前年(西汉元鼎六年)汉灭南越国,分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今高州境属合浦郡高凉县。

东汉建和元年(公元年)合浦郡分立高兴郡;建宁元年(公元年)改高兴郡为高凉郡,不久废除。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年),又分设高凉县和高凉郡,治所在思平县(即今恩平市)。这个高凉县是不是今天的高州,未能查实。

从《中国历史地图集》看,三国时期,岭南属东吴管辖。东吴在岭南设立高兴郡,治所在思平,思平即今恩平。辖区范围东起今恩平市的西北部,西达化州,与湛江市接壤;南至南海;北接云浮、罗定。

到东晋,高凉郡治址迁往安宁,安宁即今阳江。南朝刘宋期间,高凉郡治又回迁思平(今恩平)。

公元年,南朝梁平定俚洞,设置高州,州治在今阳西县。

公元年,南朝梁置电白郡,郡治设在今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属高州管治。同时,将罗州县(今化州)升格为罗州,今高州市西部、西南部属罗州高兴郡;北部属泷州(今罗定市)良德郡;中部、东部属高州电白郡及海昌郡,南部属高州南巴郡。

陈永定二年(),置务德县(隋改称梁德),县治在今高州东岸镇良德圩旁,辖今高州北部,隶属于泷州梁德郡。至此,今高州中部、东部属高州电白郡,南部属高州南巴郡,西南部、西部属罗州石龙郡,北部及东北部属泷州梁德郡务德县及高州海昌郡。

公元年,隋废电白、海昌二郡,设置电白县;废连江、南巴二郡,设置连江、南巴县,隶属于高州,治所仍在高凉县(今阳江西)。开皇十年(公元年),废高兴郡设置石龙、吴川、茂名三县,隶罗州管治。今高州市中部、东部属电白县、南部属南巴县、西部属茂名县、北部属梁德县。

隋大业三年(公元年),高州、罗州被废,复置高凉郡,治所在高凉县(今阳江西)。当时电白县(今高州中部、东部属之)、南巴县(今高州南部属之)、茂名县(今高州西部属之)属高凉郡,梁德县(今高州北部属之)属永熙郡(今罗定市)。

唐贞观八年(公元年),以南宕州(今博白县亚山镇境内)改称潘州,治所在茂名县(今高州市)。贞观十七年(公元年)废。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年),又置高州,始治高凉,后移治梁德。天宝初年(公元年)改高州曰高凉郡,潘州曰南潘郡。

北宋开宝五年(),废潘州及南巴,潘水2县入茂名县,属高州管治。

此后的政权变更,再没有以高凉为名。

古高凉,是古百越俚、僚土著民族的聚居地。这些人以山洞为家,“俚、僚杂居,居山据险,不肯宾服”,不服从汉人的统治。暴乱事件时有发生。东汉建安元年,交趾俚人,因对官府税收过重不满,冲进府衙,将刺史朱符杀死。过后不久,在高要,土人截击官兵事件又有发生。

据《阳江县志》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年),交州刺史步骘统兵二万南下,在苍梧郡高要路口,遭苍梧人衡毅和钱博截击。衡毅战死,钱博和部属逃到高凉,继续反抗。钱博在高凉一直待了八年。

延康元年(公元年),孙权再次派步骘前往征讨,钱博最后投降。孙权为加强对高凉地区的管理,设立了高凉郡(隶属广州),任命钱博为都尉(首任长官)。这是高凉郡由来的另一种说法。

高凉郡设立初时,管辖的范围很广:东起今恩平市的西北部;西达化州,与湛江市接壤;南至南海;北接云浮、罗定。

如果从三国东吴设立至唐时废去,高凉郡共历年。其中,梁大同元年()至贞观二十年()这段时间,是高凉郡最辉煌的岁月。在此期间,受到历代皇朝煲奖的“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太夫人”及其后人左卫大将军冯盎等,让古高凉声名显赫,极尽辉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